炒股股票配资网站|配资知识网|配资365之家

炒股股票配资网站有限公司

股票正规配资公司 民间金融互联网化的风控:对比传统金融,探寻发展方向

作者:炒股股票配资网站更新时间:2025-04-07点击:78

股票正规配资公司 民间金融互联网化的风控:对比传统金融,探寻发展方向

编者按 在近年来各类P2P平台凭借不同资产端抢滩线上财富管理的大潮中,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遭遇了“风控两难”的尴尬。本文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金融体系变革——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批准号:711732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比较了当前互联网化的民间金融与传统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体系在风险控制中的差别,分析了民间金融互联网化过程中风险延伸的现象和引发的问题,并指出了其在新技术时期的发展方向。

P2P借贷是从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起步的,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后,当前许多所谓的P2P平台实际上不再仅限于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服务,而是在线上财富管理的广阔前景吸引下,演化成为各类资产与资金端连接的平台。2014年,传统金融机构的非标资产开始大量迁移至互联网平台,包括来自信托、保理、融资租赁、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等业务的资产都见诸平台资产端。此外,随着股市逐步复苏,原本处于线下的民间股票配资公司也开始大量线上化。

在已有资产形式互联网化的类型中,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近年来占据了重要位置。许多原本归属于“民间”的金融活动踊跃尝试以互联网为助力向新兴的金融活动迁移,通过互联网吸引更多的经济主体成为资金端。然而,在推动民间金融实现外延扩张的同时,互联网化的民间金融也遭遇了“风控两难”的尴尬。

传统的民间金融是指民间自发的、无专业金融机构充当中介的金融活动。从外延来看,主要包括民间直接借贷、合会和地下钱庄,其中,地下钱庄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虽形似银行所经营的吸存发贷、跨境汇兑结算等业务,但由于其不具备官方授予的金融资质而成为了“民间”的金融活动。相较传统地下钱庄常以非金融经营项目作为掩护、依靠口碑维持经营的做法,在近年来房地产业、采矿业等持续火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间金融活动开始脱离“地下”,尝试以类金融机构的形态存在,但仍不具备官方授予的金融资质。

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等形式的民间类金融机构大量出现为标志,尤在民间金融活跃地区为甚;第二个阶段则表现为大规模的互联网化。民间金融风控模式所遭遇的挑战在第一个阶段即开始显现。民间类金融机构的大量出现使传统民间金融以熟人约束为核心的风控模式的有效性大大削弱,表面上是类金融机构的参与似乎使民间金融活动的专业属性增强了,而实际上则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了。第二阶段同样存在第一阶段的问题,由于线上金融活动具有资金动员成本低、跨地域广泛的特性,资金方获取信息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014年以来,国内各地民间金融风险集中爆发,民间类金融机构问题案件层出不穷。除去庞氏骗局等纯诈骗性质的纠纷,各地民间金融活动正在通过自主的“阳光化”、“线上化”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范围扩张,而互联网化的民间类金融机构为何总是频繁触险?不可否认,经济增速下行、房地产业遇冷等经济环境因素确实是让许多民间类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的重要原因,但经济环境的改变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大范围的危机出现正说明这些机构的问题所在。

一方面,除少数金融和互联网基础较好的平台外,目前大部分平台只是做了资金端渠道转移这一步,但却没有同步提高与资金端互联网化相匹配的风控能力。对于资产端由民间金融互联网化形成的平台而言,匆忙上马的新渠道模式使未能及时做出改变的风控模式遇到了旧无力、新难成的两难境地。大量平台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或疏忽或故意地没有将借款标的的风险相关信息清楚告知投资者。相反,在信息不对称的屏障下,由于通常通过按比例收取服务费或手续费的方式盈利,这些平台也就有了尽可能多上项目甚至为高风险项目包装增信的动机。用稍微长远一点的眼光来看,对于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而言,风险聚集终害己。

另一方面,由于不在金融监管范围内,这些平台实际从事的经营活动常常不止是信息咨询服务。从公开信息来看,出现问题的平台往往存在错配期限、额度的做法。在这里我们先不考虑从事类似业务的银行通常所具备的丰富信贷经验,民间类金融机构与银行体系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即缺乏银行间的资金缓释机制。一旦出现一笔大到风险储备无法覆盖的坏账,即可能由于投资者信心的丧失而出现风险叠加。

在互联网化外延扩张的过程中,曾经存在于熟人间的民间金融活动扩展到全国范围。与传统民间金融活动相比,牢固的地域纽带风控效力几近丧失;与正规金融活动相比,大部分互联网化的民间类金融机构所标榜的高效率、低成本、轻模式的风控机制并没有坚实的根基。更为严重的是,相较传统的地下钱庄,在类似“金融机构”外衣的包装下,在同样弱监管的担保业的力挺下,互联网化的民间类金融机构获取缺乏经验的投资者的难度大大降低。

作为新兴的类金融机构,以“保本”或“保本保息”吸引投资者是其为自身增信的最简单的方式。然而,在上述风控两难的境地中,弱风控的平台在中介服务中所收取的中间费用根本无法覆盖可能遇到的风险敞口,做信息中介“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暗中做信用中介的平均资金成本则高达20%至30%,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平均不超过3%的资金成本。

在由众多弱风控、强刚兑的民间类金融机构组成的民间金融互联网化外延扩张过程中,市场的选择和淘汰也许会滞后,但不会一直缺席。2014年以来的民间金融风险集中爆发即向监管当局和业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即使是纯信息中介,由于直接涉及公众资金并且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小额非经验投资者,出现风险的社会负外部性将越来越大,金融信息中介需要金融监管是毋庸置疑的。英美等国已实施的相关金融监管也印证了这一点。

反观目前所谓的正规金融活动,无一不是诞生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需求中,几乎所有金融中介都在以其所具有的信息获取优势开展业务。面对问题频发的民间金融互联网化外延扩张进程,或许可以欣慰的是,随着实践的检验,以P2P借贷平台为代表的民间类金融机构有望成长为新技术时期的新型金融机构。正如中世纪的威尼斯长凳和18世纪梧桐树下的聚会,随着这类机构信息中介能力的历练、风控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实现适当的风险承担转移,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外延扩张有望转化为金融体系的层次完善。

浏览器扫码访问